齐聚一堂头脑风暴,复刻记忆中的“家”

展现百年工业历史记忆、对微空间进行“针灸式”更新、以“点”带“面”美化城市街区……为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,聚焦“15分钟社区生活圈”建设,8月9日,杨浦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联合定海路街道,以共话定海新名片,共创“无废”新社区为主题,举行“人民城市大课堂暨2024年杨浦区第5次社区规划师培训”活动。

 


补缺口迎需求,创新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


“定海剧场位于爱国路800号,1954年建造,砖木结构,占地617平方米。演出主要剧种为淮扬剧,1986年经历重建改为区文化馆分馆。”在定海市民园艺中心活动室,来自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徐振宇博士聚焦定海剧场的“前世今生”,分享社区规划师团队对于定海剧场项目更新的设想。

 

建造于20世纪50年代的定海剧场不仅是定海产业工人的记忆之根、文化之源,更是杨浦乃至上海“文化自信”的底气。定海现存的历史建筑以近代工业建筑遗存为主,随着定海港、平凉路449弄、2767弄为代表的工人住宅拆迁,一段特殊的时代历史记忆如何留存,成了一道需要解答的问题。定海剧场恰巧是这一历史的最佳见证者。

“很多邻里可能会疑惑江淮戏的由来。其实在20世纪初,大量苏北地区的同胞因灾荒而涌入上海,江淮戏随之入沪。江淮戏园和这里有着紧密的联系。定海剧场原有以演出淮剧为特色,也是这一移民历史的见证,更是苏北人的奋斗史。”在活动现场,不少居民踊跃发言,大家在共同的记忆中寻找着共鸣。

陈伽林老先生是杨树浦路3061弄中的“原住民”,听闻定海剧场即将更新改造,他感慨万分:“这个地方,我从小一直去‘白相’,感情很深厚。可以说定海街道的大部分区域都有旧貌变新颜的感觉,所以我非常期待定海剧场的新变化。15分钟社区生活圈,地铁也有、小菜场也有,这个剧场就是给我们休闲娱乐的新地方,这个城市始终是有温度、有情怀的家。”

 

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徐振宇告诉记者,“通过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,我们对定海剧场的功能有了非常详细的了解。这里的居民希望多体现一些文化记忆的传承。所以我们有展览,有淮剧演出这样的记忆点延续。考虑到定海剧场周边一公里之内,未来会有很多新建的小区,也会有不少的儿童,我们也相应设置了儿童培训、儿童阅览、包括咖啡厅,可以满足年轻人或者小朋友的一些需求。”

“无废”生态环保理念,人人都可以做艺术家


“生活中我们不可否认,总是会出现各种各样我们再也用不到的物品,比如说闲置下来的老式熨斗、破旧的自行车,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它,处理它呢?”活动后半程,定海路街道社区规划师戴代新聚焦生态环保理念、无废设计等,给居民带来低碳环保生活理念的专业科普。

 

无废城市的理念是通过各种努力,使垃圾量不断趋近于零的过程;无废发展是近年来国际经济发展和城乡建设的新模式;无废理念作为城乡建设领域实现“双碳”目标的主要途径,给城乡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方向。

戴代新表示,“居民认识无废城市可以从绿色生活方式的转变开始,从我们的调研来看,人们对无废城市理念的接纳程度还是很高的。当然,无废城市有更多的内涵,甚至也急需理论创新,这个还需要不断的研究和教育宣传。至于无废设计的践行,不仅需要政府主导、政策激励,也急需专业内部的重视、行业协同,创新切实可行的实践途径和具体的方法措施,居民们才能知道具体怎么做。”


人民建议征集,复刻记忆中的“家”


活动还针对“定海剧场”更新方案,从公众对于剧场未来功能定位、使用需求、意见建议等内容,开展问卷调查,并邀请居民代表对定海剧场未来建设现场交流想法。戴代新聚焦无废设计,会同规划师团队成员指导活动参与者现场开展工作坊活动,完成一个低碳环保作品的设计和制作。

 

改造示意图

为打造生活圈精品示范“人民坊”项目,目前定海剧场项目正在积极推进中。未来,定海剧场将成为集聚社区文化展示、社区文化活动中心、儿童服务中心、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多重功能于一体的社区文化活动综合设施,成为周边社区居民“家门口的好去处”。 

相关产品

评论